Rss & SiteMap
璀璨论坛 斑竹 唫 夢 誦 風 http://www.bjcuican.com
8月7日9时6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作者丨宋英杰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摄影:敬一丹)什么是秋?
南北朝时期《三礼义宗》:“七月立秋,秋之言揫(音秋,聚也),缩之意。阴气出地,始杀万物,故以秋为节名”。古人认为,立秋时阴气结束“闭关修炼”的阶段,开启了肃杀万物的进程。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所谓“揪敛”,本意是抓住。引申的意义是,到了这个季节,天地趋于收敛,万物渐次成熟。文人的说法很晦涩,揪敛;但农民的做法很浅显,揪。这个时候的作物是:立秋一过处暑临,棉花如雪谷如金。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秋天确实是从“揪”开始的。扌+秋=揪。可见秋天是一个需要动手的季节,有勤劳的手,才有丰厚的收。
(摄影:敬一丹)通常每年的“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全国多数地区的最热时段。“七下八上”,经常把人热得七上八下的。
立秋,是揪着最热旬的尾巴来到我们面前的,依然承袭着暑热的本色。虽然谓之“秋”,但立秋却是24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
清代《清嘉录》:“自是(立秋)以后,或有时仍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
从前,人们将立秋之后的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如果现今仍以立秋作为界定秋老虎的时间节点,那么立秋时节南方几乎遍地是老虎。即使在北方,冷空气也只能偶尔做一次“打虎英雄”。
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触,春暖之后没多久,炎热的天气便尾随而至。但长夏之后,秋凉却是缓缓地甚至“偷偷地”降临。可谓轰然入夏,悠然入秋。夏来如山倒,夏去如抽丝。
(摄影:敬一丹)
在没有气温计量标准的古代,人们是以什么方式感知秋天的降临呢?
《淮南子》曰:“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人们是以“一叶知秋”的理念,通过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窥见夏秋交替。
按照宋代《梦梁录》的记载,立秋节气那一天,有一个“报秋”仪式。太史官在宫廷内高声奏报:“秋天来了!”说话之间,梧桐的叶子像“托儿”一样很乖巧地落下一两片。不过,梧桐树的叶子怎么会那么配合太史官呢?为了营造报秋的仪式感,或许太史官和梧桐树事先做了什么私下约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