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诗歌如同一股清流,给予我们精神的慰藉和思想的启迪。然而,许多人在面对诗歌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实用的诗歌鉴赏指南,帮助您打开心灵的窗户,感受那些隐藏在诗行间的无限魅力。
第一部分:诗歌的基本元素
在开始鉴赏诗歌之前,了解其基本元素是非常重要的。诗歌通常包括韵律、节奏、意象、比喻和象征等元素。通过研究这些基本构成,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部分:如何阅读诗歌
全面理解:首先,通读全诗,尝试理解其总体意境和主题。
细致分析:然后,逐行分析,注意诗中的象征、比喻以及词语选择。
情感共鸣:试图感受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经历或情感与诗歌内容相联系。
第三部分:深入诗歌的世界
欣赏诗歌不仅仅是理解文字,更是一种深入诗人内心世界的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例如从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或是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这些都能帮助您更深刻地理解诗歌。
第四部分:实践与应用
写作实践: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这是理解诗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分享与讨论:与朋友或诗歌爱好者分享您的感受和理解,这将开阔您的视野并增加理解的深度。
结语
诗歌鉴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它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希望通过本文,您能够开始或深化您的诗歌之旅,感受那些不易觉察的美好。
?
朗诵艺术:掌握体态与表情的魔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g4MTYwNg==&mid=2247552751&idx=1&sn=5c4aab171bab235f455ffdd6d9aea1c3&chksm=fbf91246cc8e9b5044df9f2b3477a23dee6a5c9a1d807cefc42e23d5f5def17a54ebab158be8&scene=132&exptype=timeline_recommend_article_extendread_samebiz#wechat_redirect
朗诵不仅仅是口头表达的艺术,它是一种综合的表演形式,其中体态和表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剖析如何通过控制体态和表情来提升朗诵的艺术效果。
体态:朗诵中的隐形语言
姿势的力量:站立或坐姿的姿态可以传达信心和情感深度。直立的姿势展示出自信和权威,而轻松的姿势则传达出平易近人的感觉。
动态的重要性:适时的动作,如手势和头部移动,可以强化语言的效果。例如,当讲述一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时,适当的手势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表情:情感的直观展现
眼神的交流:眼神是与听众建立联系的关键。朗诵者可以通过眼神传递情感,比如用温暖的眼神传递亲切感,用紧张的眼神传递紧迫感。
微表情的妙用:面部表情是传达细微情感的重要工具。微笑可以传递快乐和亲和力,而皱眉则可以表达担忧或不确定。
练习与自我反思
练习策略:通过站在镜子前练习或录像回放,朗诵者可以观察和调整自己的体态和表情。
放松与呼吸:学习放松技巧和呼吸控制可以帮助朗诵者更好地控制身体和面部的表达。
与声音的协调
整体表达的和谐:体态和表情需要与声音、语调和节奏协调一致,以创造一种统一和谐的表达效果。
情感的传达: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可以加强声音所传达的情感,使朗诵更加生动和感人。
掌握体态和表情是朗诵艺术的核心部分。朗诵者需要不断练习和自我反思,以提升这方面的技巧。通过有效的身体语言和表情,朗诵可以变得更加引人入胜和感人。
?
朗诵的七要”和“七不要”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QzNjAzNw==&mid=2247486494&idx=3&sn=4a9094f99775ea5c6259d91d7819e4f9&chksm=e93827b4de4faea285eae4780c6dfa281443c084b1e360c9e900760878ce33f303ef7940761f&scene=132&exptype=timeline_recommend_article_extendread_extendread_for_notrec#wechat_redirect
朗诵,与播音主持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领域的一种职业,属于新闻工作的范畴。朗诵,有“演”的性质在里面,因此,应属于表演性质。但是这二者都是用有声语言来作为表现形式的,有语言的艺术性特质,否则就不能做到赏心悦目和赏心悦耳了。
朗诵的时候,除了在行为动作上要投入,在声音上也要投入,只有带着感情色彩的声音才能打动观众,这样的演出才是合格的。
那么,在朗诵时怎么样才能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呢?其实朗诵要点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七要”和“七不要”。
图片
下面就是朗诵时总结的七要和七不要:
一要:朗读好必须反复通读全文,首先理解它,这样,才可能完成好它。
不要:只背诵这一片断,只片面了解字面的意思。绝不只是把材料背下来就行。朗诵者的昏昏,不能使听众们昭昭。
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熟悉材料,理解材料,处理材料和表现材料;也包括外部的,内心的,技巧的,生活的准备。
不要:临时抱佛脚,千万不要拿一篇稿子念,照本宣科,千万不要拿着朗诵材料读诵,这是一种自然行为,那肯定要被淘汰的。
三要:投入,深入到作品中去,以作者的身份说话,并把自己的生命摆进去。
不要:仅仅用声音,客观冷漠地描述,也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不要拿腔拿调,用刻板的语言形式去朗诵。
四要:真实,真诚,真挚,生活化。这是语言表达要遵循的优先原则。虚假造作是表演的大敌,也是朗诵的大敌。
不要:“表演”朗诵,不要让人感到是在那里装腔做势,玩弄处理。
五要:在规定的三分钟内朗诵一篇较完整的作品,将考生的表演素质,表演魅力充分展示出来。
不要:不要不做任何处理地朗诵很长的作品,以至于太平淡,以至于没有高潮,以至于不丰富。最不该的是三分钟的朗诵根本没表达出该考生的特点,优点,素质,魅力。
六要:既要真实,讲生活,也要讲技巧,讲魅力。真实,生活的层面不少考生都做得不错,那么考场上比的就是技巧,感觉与魅力了。
不要:考场上的朗诵不要平庸,不要一般化,既要打“假”,也要打“水”。
七要:深入地分析,丰富,开掘规定情境,特别是对人物关系的开掘与处理。
不要:简单化,表面化。只是念出与表达材料字面上表层的意思。不去开掘蕴藏在字里行间深邃的底蕴。不去深挖朗诵材料中看不见的,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但去构成人物精神实质的东西。更不要肤浅地理解规定情境与人物关系,做表面文章。
朗诵前的准备,是朗诵好作品不可缺少的过程!
音韵之美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QzNjAzNw==&mid=2247485809&idx=5&sn=514111bb6925e9e50d6b9f47d48cdd57&chksm=e93822dbde4fabcda4d4c42d52dd711ed335095fadfeedd98d31b593e14e18cec882b83ed655&scene=132&exptype=timeline_recommend_article_extendread_samebiz#wechat_redirect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2.深刻
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所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分享只用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立刻予以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