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论坛 斑竹 唫 夢 誦 風文学天地原创作品 → 依稀荷塘 作者:李建臣


  共有397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依稀荷塘 作者:李建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ymsf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8382 积分:88634 威望:0 精华:83 注册:2017/3/13 16:47:52
依稀荷塘 作者:李建臣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11/28 14:13:29 [只看该作者]

 

 

依稀荷塘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墙,清华教育发端之地;三是水木清华,山林环拢一泓碧水,玉阶朱阁古韵流芳;四是融会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

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

不久开展义务劳动,我们被带到校园西北角的荒岛挖土清淤。偶然间我探询一句荷塘在哪儿。不料老师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此刻正在清淤的这片壕沟便是荷塘!

真是造化弄人。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我怅然若失。这便是我魂牵梦萦、寤寐以求的荷塘么?蓦然间,脑海中闪过一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秋风瑟瑟,暮雨潇潇。眼见得绿色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落,心中那莫名的挂念却未曾消匿。除了晨练,间或也会带上笛萧,于荒岛僻静处吹上一曲《汉宫秋月》,思绪便随着袅袅余音,游弋于空山幽谷冷雨寒窗、荒野孤雁大漠残阳。若偶得燕雀应和,则有喜遇知音、对影三人的感觉了。

所谓荒岛,乃十亩大小的土丘。岛上三面土山,高丈余,南向平阔,远看犹如一张坐北朝南的龙椅。周围壕池环绕,宛若玉带。南侧玉带之外有土山横亘,恰如影壁;岛内兔葵燕麦虬枝盘曲,碎瓦朽木残垣依稀。西北有汉白玉拱桥凌卧沟池之上,隐约寻履胜境;东南是木栈折桥与对岸相连,仿佛曲径通幽。整体形貌虽苍凉残败,然构局中规,同条共贯意蕴不凡。

翌年春天,岛上矗起一块石碑,上书“近春园遗址”。碑铭揭开荒岛身世。

原来康熙年间,皇家大兴土木,从各处广征奇石异木,于北京城西北修建三山五园。此处作为熙春园主体,被赐予皇三子胤祉。胤祉在此组织大批学者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和《律历渊源》等旷世巨制。此后百年间,熙春园持续扩展。至道光时,熙春园辟作两处。此处易名近春园,赐予皇四子,即后来的咸丰。

近春园以荒岛为核心,仿淹城形制,水陆相间。当其时也,园中古木高耸怪石林立,环山衔水长桥卧波,回廊曼绕雕栏玉砌,莲叶接天荷花映日。正是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阆苑仙葩盛极一时。

咸丰19岁从这里走向紫禁城,可谓雄姿英发踌躇满志。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继位不久即爆发太平天国起义。未及3年,义军便席卷半个中国,定都南京,并一度北伐至天津,问鼎华夏。在与义军对峙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被迫亡命热河,终以而立之年客死异乡。

想咸丰继位之初,曾为乃父签下《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忿忿然,誓雪国耻。然而,救国家于水火、扭乾坤之倒悬,又岂是感情用事、发个宏愿便可解决?在他执政十一年里,非但国耻未雪,反又被迫与英法美俄陆续签订八个城下之盟。不仅半壁江山归了义军,而且京城陷落,圆明园焚毁,东北亦被沙俄割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黑云翻墨,卷地风来,山河破碎,社稷飘摇。

尔后,在背负巨额赔款同时,慈禧又力排众议,提出重修圆明园宏大构想。除鬻爵捐助、加大税赋,慈禧还萌生了就地取材创意。于是就近拆掉近春园,运走可用之材。然而时局日下,重修计划终成泡影,近春园亦被遗弃,沦为废墟。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913年荒岛划入清华。至1927年朱自清先生月下独赏之时,虽荷叶田田暗香缕缕,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寂寞无主,黄昏独愁。只在朦胧月色之下,斑驳树影之中,荷塘才摆脱凋敝,“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出浴的美人”,撞入和撕扯人们的想象空间。

沉寂百年后,荒岛终为时代曙光所唤醒。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季,清华师生大同爰跻无问西东,用自己的双手为荒岛拂尘梳妆,赋予新生。

今天,徜徉荷塘之畔,漫步亭榭之间,波光粼粼菡萏妍妍;杨柳依依草色入帘。地上芳草郁,空中舞纸鸢;黄鹂鸣翠柳,水中并蒂莲。童子嬉戏廊下,钓者羡鱼池边;山顶书声琅琅,身旁咖啡飘香。写生少年专心致志,倾情白首琴瑟璧联。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荷亭有字,透出先生风骨;晗碑无铭,无碍青史昭彰。兴衰荣辱随梦去,无缘日月我自开。

古往今来,荷花被赋予太多文化寓意和精神内涵。佛门道宇奉之圣物花开见性,俊逸贤哲笔墨丹青寄情明志。屈原“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元好问“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还有八大山人的禅荷、石涛的苦荷、吴昌硕的气荷、齐白石的爱荷、潘天寿的指荷、张大千的秋荷、吴冠中的残荷、李苦禅的荷露、石鲁的荷梗……,千姿百态卓荦不羁,不仅有清纯艳丽灼灼其华之容、出淤不染濯涟不妖之韵,更具砺砺风节傲岸不群、超凡脱俗不可亵玩之神。

我尝惊诧于荷花有蛰伏千年依然绽放的顽强生命力,又闻荷花作为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生存一亿三千五百万年,经历过白垩纪气候遽变,也陪伴恐龙度过数千万年垂暮岁月,便叹为观止了。她不仅是花中尤物,也创造了生命奇迹。曾经沧海巨浪滔天,况乎半塘污泥浊水!然则,正是于举世混浊之中,保持了独善其身清净无染,才使得这个世界又增添一抹亮色,增加一道风景,增大一丝希望。正如毛姆所言,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实际上,月下绽放,才真正避弃了光环与污垢、谀谤与喧嚣、荣华与苦难、尘俗与烦恼,致虚极守静笃,走近恬淡无为的生命本原。天行有常,道法自然。不知当年朱自清先生是否因为悟到这里,才于月下履践荷塘。恍然间,我想起“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靖节,想起“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李青莲,也想起了东坡居士月下赏荷掌故,便自觉悟出心境、引为知己了。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2018年春节




 

作者:李建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依稀荷塘 作者:李建臣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