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论坛 斑竹 唫 夢 誦 風【朗诵活动平台】朗诵微信Q群体朗诵讲座链接内容 → 徐涛谈年轻人学语言最大问题!听了一身冷汗(附访谈全文)


  共有193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徐涛谈年轻人学语言最大问题!听了一身冷汗(附访谈全文)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ymsf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8319 积分:87930 威望:0 精华:82 注册:2017/3/13 16:47:52
徐涛谈年轻人学语言最大问题!听了一身冷汗(附访谈全文)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6/17 21:55:02 [只看该作者]

 

 

徐涛谈年轻人学语言最大问题!听了一身冷汗(附访谈全文)

 朗读者高昂 声境界 2022-06-17 20:21 发表于山西

 


编者按:


  这个视频,很多地方的标题都为《徐涛:我不觉得声音本身有魅力,魅力来自内心的东西》。但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个,就会误以为有声语言就是表达自己内心固有的那个东西,那个所谓的真情。


  其实不是。


  徐涛老师在访谈中也明确说了,他提倡的是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什么“内心的东西”。


  就是所谓“内心的东西”,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去积累的。不是坐在那里,啥辛苦也不下,自己心里就自然而然地有了。


  那是不可能的。


  徐涛老师也说,他初学时,也是满脑子都是声音。学会之后才放下来。但这个过程是必经的,是不可能跳过的。用我喜欢的话说,你没有“拿起来”,就谈不上“放下”,所以,为了能放下,就必须先拿起来。


我们听很多大师课,都在讲要“自然”,要“放下”,其实,大师们关注的是放下,因为他们早已拿起来了。

用徐涛老师的观点说,需要花10年时间拿起来,然后用一辈子去放下。

所以,大师只给你讲“放下”,一般不给你讲“拿起来”。因为"拿起来"对他们太容易,那是他们初学时的事,不值得一说;“放下”才难

可是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初学者,你还没拿起来的时候,就去学人家放下,那就犯傻了,或者说是偷懒了了。

  好比很多很瘦的女同学每天喊减肥,我就特别想说,为了减肥,您得先吃肥呀!


“放下”的前提是你技巧都圆熟了,觉得技巧痕迹太重了,太着力着相了,才要学会放下。

放下之前,必然是辛苦的技巧学习,刻意学习!不经历这个过程,请你不要奢谈什么“放下”。

应该学些什么?当然不是碎片化拼凑一些,要有个系统知识。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听免费课。有声免费课。欢迎来听。
 

  其实,学习必定是个辛苦的事!这是必须要经历的!


  然后,后面大量的话说到了辛苦。比如至少下10年的功夫。比如现在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训练不够,量不够。


  甚至还有年轻人担心训练过后会“不够生活”。其实训练和“自然”是不冲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大家可以看这篇文章《朗诵追求自然?你很可能追求了个假“自然”?》


  类似的担忧还有:总有人害怕学得太好太像老师,以至于“找不到自己”。其实是杞人忧天。一个学颜体字的,第一要务就是像,越像越好,然后才面临创新的事,也必定会面临创新的事。


  绝对不要在刚开始练的时候就担心自己写得太像颜真卿,这种担心,与杞人忧天可有一比,实在是太可笑了!


  徐涛老师讲,个性就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记号。这就意味着,你只要有生命,你就一定会有个性。你自己模仿不了别人的个性,别人也抹杀不了你的个性。


张妙阳老师的比喻更妙,他说个性和风格就像一个人的影子。你能因为训练得太辛苦,太努力,就没有了自己的影子吗?


  其实,从头到尾,无论是阅读还是训练,徐涛老师真正的观点是,一定要下功夫、花时间去阅读、学习和练习。而不是坐等水到渠成。


  这个观点,恐怕是很多有“功夫熊猫”一样一夜成名梦想的同学们所料不及,甚至不愿接受的吧。


  而且,前10年学技巧,到了中年,就不必每天辛苦地练了,更多的时间要去读书,去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当然,捷径就是“读书”。


  我看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每天练声就能练好朗诵,其实也是本末倒置。现在你就听听徐涛老师怎么说吧。他也是这个观点。


  要注意,这里说的阅读,阅读的“书”,指的当然是经典,而不是网络小说,或鸡汤文字。更不是“听书”。


  以下是访谈的文字版。请大家慢慢阅读,抓住其中的精髓。


 


问:您觉得有声语言艺术或表演艺术,它的魅力来源还有哪些?


徐:我不认为声音本身会具有魅力。我觉得魅力是来自于内心的东西,不是来自于声音的东西。


我觉得,真正的魅力来自于他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如果他感受到了,魅力自然就出来了。


问:您觉得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天赋更多一些还是后天的培养啊、自己的感受提升?


徐:两点都有。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讲,后天的提升变非常重要。从我们现在的一个艺术从业者来讲,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其实所有的语言工作者他都是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都有这么一个过程。


但最重要的是,当你掌握了以后,要干什么?这时候千万不能停下来!


但在我看来,很多人到这就止步不前了,就满足了。其实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很多人到这就停下来了。


因为,这个时候一定能满足他所有的需要了,无论是他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外人对他的认可,他就停下来了,我觉得非常非常可惜。


当你到了第二阶段,你都掌握了,也能表达了,这时候你才发现,这个东西太难了!因为当你已经掌握了以后你发现,你要能够准确的表达,就变得非常非常难,而且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所以,我想,艺术家或者从事艺术的人,他之所以有魅力或者自己永远不满足,永远热爱这一行,可能就是因为高不可攀。就是没有办法达到一个你觉得我可以气定神闲、举目四下望一望的那个地方,没有。

问:那您怎么理解艺术家之间的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徐:其实艺术家很难有共性。当然也有,比如说对艺术生命本身的认知,他可能这个层面上会有一些共性的产生,但是更多的是基于个性的表达。

其实我觉得个性是别人总结出来的,或者说是别人认知的,并不是任何艺术家自己要塑造的。个性就是他的生命的记号,是他自己可能都想不清楚什么的。

问:我知道您一直强调,对您的这个弟子或者对年轻一代,特别强调阅读。就阅读而言,在您看来,是否能够直接转化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生产力?

徐:应该说是直接转化。但是这种转化是很微妙的。我是认为,在文字的后面还有很多很多那种想象的东西。其实我们阅读,是一种对生活历练的一种补充。

什么那么重要?比方说,随便作为一个演员在一部戏里面也好,或者在一部朗诵作品里也好,你要表达一个,面对死亡那种感觉,或者死亡的那种心态,这你肯定是没办法经历的,当你经历的时候你也来不及了。

所以这些东西只能从阅读里来。两个方面,一个是你真正经历过的生活过的,一个就是阅读,他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也是感性经验方面的。另外一个是知识层面的。

问:您觉得阅读,要阅读学术方面的吗?
徐:没问题。学术和我们创作没冲突。当你阅读阅读学术方面的东西时候,你发现特别困惑。我想,如果你要是一个情感大于理智的表演型的艺术家,你可能研究这个东西你会变得很困惑,而且很烦躁。你觉得你认为他脱离实际,会和你创造东西,给你提供的资源太少,是因为都是理论上的讨论,没有实际上的东西。

完全就不像小说或者戏剧,这种东西给你提供更多的借鉴,所以叫按需索取。就是,如果没有你需要的东西,你可以放下,没关系。你可以任何书都可以看,任何书都可以放下。

我觉得阅读是不要精读,你看就好了,就怕你不看。如果你不看、不阅读,就没有办法思考,而艺术创作有很多东西是要思考的,并不说全是一时兴起,是你要总结要提炼。

问:你早些年,和现在对于发生的技术技巧,持同样的态度吗?

徐:是有变化的。其实在我最初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声音,然后当我上了第一个台阶,我觉得我上第一个台阶,就把声音的负担去掉了。也不是有意去掉的,自然而然就去掉了。

我觉得,前面也没错,注意声音的时候也没有错。因为在声音的训练,呼吸,嗓音保养各方面,都有一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放下了。就怕你一辈子老惦记这声音,就完蛋了。

突然你把它放下了,你开始关注人物的时候,你就开始提升了。

我觉着对年轻人来讲,这个东西不要考虑太多。你当然要先把你声音修炼好。起码我现在接触的孩子们,我觉得他们声音好,或一般,都不重要,我觉得他们最缺乏的是什么?缺乏训练!

缺乏那种坚持性的训练,就是量没有,当量没有的时候,你一辈子就这样你永远惦记你的声音,永远担心你的声音,永远考虑的是你的声音,所以当你年轻的时候,你拼命的把量升上去。

过一段时间你就不考虑这些东西了。你放下,当你放下的时候你觉得,哦,这你自己都不认识了,这是你自己。你要一定要把东西弄成你生命的一部分,植入到你的体内来,然后你可以把它扔掉,不去考虑了,他已经变成你,想不想都这样了。

但是我我认为现在年轻人最缺乏最缺乏的就是,有意识的训练。

从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广播学院来讲,他们平时的训练几乎都没有。从专业角度来讲,他们几乎都没有。然后到了社会上,你要从事影视,但是你看现在影视语言,他们很多都是戏剧学院出来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就不按照学校的训练方法练,因为他们担心出来搞影视他们的声音不够生活,于是他们就放任了

当他们又回过头来,到多少年以后他们成名了,再回到舞台上去的时候他完全不够用,在影视上面够用,因为麦都给你搁在这了,你可以很小的声音,但在舞台上一放大不一样了,不够用了。

所以我我的建议是:年轻人要想放下声音,就得抓紧训练。

其中一段时间,大概得有十年左右吧,我拼命的练。这不用有个好老师在旁边陪着,因为现在很多搞语言的孩子都知道,气要往下沉,气沉丹田,怎么怎么样,所有的理论全知道,唯一的就是缺乏训练。

所以得十年。

你想,你每天要有一个训练的话,想想都挺可怕。但是,世界上没有容易办的事。

我最后仔细想想,真正从事语言艺术的,比那些搞说提琴那些人还要幸福很多。他们的天天的琴不离手,非常辛苦,三天不练就门外汉了。

我们则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到了四五十岁时候,完全可以放下,不用每天早起练功了,就去装饰自己内心、装修自己内心就可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6/17 22:04:46编辑过]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徐涛谈年轻人学语言最大问题!听了一身冷汗(附访谈全文)








签名